Colloquium
从铜氧化合物到铁基超导体

日期:2010-05-26 阅读:903

摘要

已发现的几类超导体,其基本的超导特性都可以用唯象理论来描述,但微观机理不同。基于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微观理论已经成功地解释金属及合金超导体的机理,而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的机理尚不清楚。后者与强关联电子系统有关,更加复杂。多年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了解机理很具挑战性。解决机理问题也必将对凝聚态物理产生重大影响。新超导的探索,特别是室温超导体和可在更高温度下方便应用的超导体是可以影响未来科技发展的重大的课题之一。更具挑战性。铜氧化合物的发现把临界温度从23K提高到133.8K。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又突破了一些的传统的框框,给探索者以极大的鼓舞。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理论否认探索更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可能,包括室温超导体。至少在高压下,已经把临界温度推倒160K。超导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在不断认识机理和新材料探索中会有很多重大发现的机会。

报告人简介

赵忠贤,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剑桥大学和美国AMES实验室等研究单位进修。一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至今。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67-1972年参加并完成了几项国防任务。从1976年起一直从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所在集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0);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7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王丹萍科学奖(1992);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7);作为化学所的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作为成员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集体奖(2005);基于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与其他七位研究者一起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9)。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陈嘉庚国际学会会员(2005)。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8)。
研究方向: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铜氧化合物和铁基超导体的机理;适于在高于110K以上温度环境应用的新超导体。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理科实验楼群
邮编:200240

沪交ICP备050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