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杨立友:推动祖国光伏事业的发展

日期:2018-09-26 阅读:1618

1656040592844092.png

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对杨立友来说,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杨立友出生于一个上海的书香世家,母亲是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教授。 

1982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88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固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BP Solar公司研发部负责人,美国沙诺夫公司(Sarnoff  Corporation)新材料研发部负责人,2006年回国,先后创办了正泰太阳能和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两家光伏行业的重量级企业。

如今,在杨立友的带领下,晋能在一年内达成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目标,在国内同行业创下了奇迹,抱着对杨立友学长的崇敬和好奇,我们拜访了杨学长,听他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在交大的那些年(小标)

杨立友中学毕业恰逢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对于77、78级学生来说,当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同学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主动放弃课外活动,如饥似渴的学习。特别是物理系当时还刚刚在初创期,同学们都希望学得越深越广才好,也希望交大物理系能办出特色,尽快赶上北大、科大、复旦。 整个校园充满了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学习的积极氛围。

大学三年级时,杨立友参加了李政道组织的“CUSPEA”项目,当时全国每年只录取100个学生,他成为了当年唯一一个被录取的交大学生。杨学长回忆说:“交大录取的学生比较少,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物理系消息比较闭塞,不知道当时的考题方向,到第二届的时候才知道基本都是美国的考题风格,中国喜欢将理论运用到现象的解释中,美国考题则从现象入手,结合多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一般都是通过估算到出结论,中国习惯从理论上进行严格的推导,得到精确的结果,同学们当时都不太适应。”

赴美留学,追梦大洋彼岸(小标)

被“CUSPEA”项目录取后,开始申请美国大学,杨立友选择了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美国的物理系以基础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多,受父母影响,杨立友更喜欢应用物理,难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工业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有全球最知名的科学家,设备优良先进,杨学长迷上了这个实验室,下定决心一定要来这个实验室学习。后来,机缘巧合碰到他后来的博士导师,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太阳能电池,后来还成为杨学长所在大学物理系的兼职教授。

杨立友非常感恩这段时光:“每天和导师一起工作,近距离接触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导师很愿意为我讲解和分享经验。我从导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看论文的速度特别快,看完摘要稍微想一下,再看结论,没有价值的就会扔掉,遇到看不明白的问题会及时给圈内的人打电话,在别人觉得需要费很大功夫解决的问题,导师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

国际顶级研究者让杨立友大开眼界,他暗下决心,不做别人做过的东西,要在已有的成果上进行创新。在埃克森美孚实验内很多著名科学家,从这些科学家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打开了杨立友的眼界,更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博士毕业后,杨立友在BP Solar 进行了8年的太阳能研发。后来去著名的RCA实验室沙诺夫公司(Sarnoff  Corporation),作为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进行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多个领域的研发。这些产业实践,杨立友感受最深的就是学会如何将想法和概念转化为产品的整个过程。

推动祖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小标)

2006年,杨立友回国,正值国内光伏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期。杨学长说:“回国后十二年,能为中国的光伏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是我最自豪的事。十二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成为世界领先,我很欣慰。”回国后,杨学长创立了正泰太阳能等公司,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此后,杨立友担任晋能清洁能源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在山西的一片玉米地上,从开工到出产品,六个月就实现了当年收益的目标。提到这样的业绩奇迹,杨学长说:“这要归功于我的团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我强调踏实能干,团队成员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样才能高效率的工作。”

在杨立友看来,做科研时需要“书呆子”的精神,要扎实的深入研究。而办企业需要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发挥自己的强项。比如在工作团队中,领导者的情商特别重要,在团队中协调组织团队成员,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逐梦北美,还是回国创业,杨立友都自信乐观的面对前路。他鼓励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面对未知的领域不要怕,要抓住机会,遇到挫折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回顾自己的成绩,他说的更多的则是感恩:“我永远感谢在交大的学习生活,也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理科实验楼群
邮编:200240

沪交ICP备050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