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俞力航:感恩交大将创新融入我的血液

日期:2022-06-24 阅读:14545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当年自己圆梦大学的曲折经历,俞力航依然记忆犹新,这番波折经历正应了好事多磨的古话。

1966年,俞力航高中顺利毕业,却遇上文革,大学梦不得不被深埋心中。后来,经过五年的崇明农场的工农兵生活后,他被调回上海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多物资都是供不应求,俞力航主要分管的是上海市玻璃的分配工作,无论是工厂、学校甚至是普通家庭结婚置办家具,玻璃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分管物资可以说是相当风光的工作,但这些“风光”并没有让俞力航感到充实和满足。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对知识的渴望,对数理的热爱,让俞力航鼓起勇气,积极备考,并幸运的得到了单位和家庭的宽容与理解。他白天工作,晚上复习,虽然已经毕业了十多年,但扎实的高中教育,让知识都深深刻在他的脑中。然后,当年的高考结果,俞力航却意外落榜了。然而,一年后,事情却峰回路转。1978年5月的一天,上海市招生办同志到单位找俞力航谈话,表示77年的招生工作过于匆忙,以致上海市有2、3百名高分考生没被录取,俞力航也是其中之一,特来表示歉意,同时告诉他今年招生继续对大龄的老三届开放,希望他能再参加考试,圆自己的大学梦。 

1656042498843328.jpg                                          

1978年的高考如期而至,最终,俞力航如愿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录取。

在交大的4年里,虽然师生的年纪相差不大,但老师们都德高望重,同学之间淳朴相处。特别是交大开放的教学态度,让俞力航深刻的体会到科研与技术发展中,创新力是多么重要。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俞力航原来被分配到的课题是X衍射相关的内容,但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未解开的谜,那是一句在课本上看到的一句话“铌酸锂的激光损伤现象已在实验中被发现”。俞力航希望追本溯源,于是和毕业设计的导师商量,转为研究铌酸锂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理论模模型。

经过查找文献,与同学们通力合作,俞力航完成了这篇《铌酸锂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理论计算》,并发表在《硅酸盐报》上。这篇论文的成功,极大的鼓励了俞力航日后的研究工作。

1656042538747949.jpg

毕业后,俞力航被分配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从1982年入职,到2017年返聘后退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从物理毕业之后,又回到建筑领域,俞力航一直尝试找到与物理相关的切入点,让四年的学习与工作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同时,俞力航在交大感受到的创新与前瞻性风气,让他将目光聚焦在了建筑节能上。

在80年代的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仅为几平方米,考虑建筑节能显然是相当超前的。俞力航成为了这个前行的探索者,1983年,他就提出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57岁时又提出合同能源管理。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路上,俞力航没有停歇。而大学时代培养起的广博的基础知识面、思维方式的不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让俞力航在后续的工作中受益良多。

俞力航感恩母校,正是交大的学习和氛围,让创新精神深深刻入他的心中。俞力航建议,今天的大学要发展,一定要鼓励创新,培养学子的创造力。他祝福交大物理系未来培养出更多善于创新与创造的优秀人才。

1656042586783245.jpg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理科实验楼群
邮编:200240

沪交ICP备050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