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oquium
“从电弱测量到质子结构”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recise electroweak measurements at the LHC ?

日期:2022-05-18 阅读:1235

摘要

摘要:从实验观测与理论模型两方面,理解LHC高能量前沿W/Z粒子特性暨电弱物理常数测量,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间接探测新相互作用存在能量标度的基本科学问题。其中,

高能强子对撞Drell-Yan散射过程末态轻子前后AFB不对称性分布,对描述电弱对称性破缺的基本物理常数弱混合角sin2θW、以及描述初态夸克行为的部分子分布函数PDF,同时具有特殊的探测灵敏性。但由于在现有理论框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使得精确电弱物理与PDF模型改进存在相互引入偏差的风险。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讨论一种可应用于AFB观测的质子结构因子化新方法,从而实现PDF模型无关的高精度电弱测量;同时,因子化的质子结构参数可作为独立观测量,以提高PDF模型与预言能力。

报告人简介

研究领域为高能强子对撞机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电弱精确测量、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唯像理论与超对称信号实验探测、核与粒子物理探测技术与实验方法。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 Tevatron/D0实验、欧洲核子中心CERN LHC/ATLAS高能对撞机大科学装置国际合作中,开展基本物理常数sin2θW弱混合角实验研究,获得轻夸克相关单一反应道、单一实验弱混合角世界最精确测量;首创提出在TeV对撞机上探测超对称R宇称破缺轻子新物理共振态的理论方案,在D0/ATLAS实验中领导相关实验研究;开展高分辨率气体探测器实验研究,领导基金委-CERN重大国际合作专项暨ATLAS Phase1 Muon谱仪触发系统及其前端电子学研制。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粒子物理实验与探测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TeV强子对撞机上电弱精确测量与新物理新现象寻找”创新群体学术负责人。在PRL,PRB,PRD,JHEP,EPJC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理科实验楼群
邮编:200240

沪交ICP备05010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